2 JavaScript 那些事

二十世纪 90 年代初,Java 开始投入市场,并取得巨大成功。作为 Java 的维护者的 Sun 公司,也趁热打铁,开发出了 Applet,其实这是一个合成词,可以拆分成 Application 和 little 两个单词,意译的话就是“小程序”。

同时网景(Netscape)公司想开发一门让网页制作者就能学会的脚本语言,于是他们就委派了 Brendan Eich(布兰登·艾克)这位大神。由于时间紧迫,他用了10天便开发出了一个最初版本,开始的时候这个项目的代号还叫 Mocha(好吧,听起来很熟悉吧),并在第一版发布的时候给这门语言起名 LiveScript。不过,很快网景公司和 Sun 公司开展合作,两者达成协议,将这门语言改名为 Javascript。

从此 Sun 公司的 Applet 可以运行在浏览器上,只需要一个浏览器你的应用就可以随处运行了,而 Javascript 也借着 Java 的名声炒作了一把(虽然其语言本身跟 Java 没有多大关系,不过他成功迷惑了好多语言入门者,就好像我小时候搞不清楚雷锋和雷峰塔一样)。不过后来的结果大家大概都猜到了,小程序活不久,而 js 却被大量使用,直到今天依然无可替代。

2.1 数据类型

JavaScript 由于当初设计之初时间紧迫,所以有好多历史遗留问题,所以对于其有些语法知识点,大家可以完全以吐槽的心态来学习,完全不用去深究。

2.1.1 数字

一般编程语言都有像整数、浮点数之类的数据类型,但 js 将整数按照浮点数来存储,所以 1 === 1.0。不过 js 本身提供了一些浮点数转成整数(保证在显示的时候不带小数点)的函数,比如说 Math.ceil(向上取整)、Math.floor(向下取整)、parseInt(将字符串转化成整数,如果参数不是字符串,会先转化为字符串)。

2.1.2 布尔

布尔,也就我们常说的 true false,本来布尔就是用来做逻辑判断的,但是我们在做逻辑判断的时候也可以这个样子

if (undefined) {
    console.log('undefined is true');
} 
if (null) {
    console.log('null is true');
} 
if ('') {
    console.log('\'\' is true');
} 
if (0) {
    console.log('0 is true');
}
if ('0') {
    console.log('\'0\' is true');
}
if (NaN) {
    console.log('NaN is true');
}

代码 2.1.2.1 逻辑判断语句

你会发现 只有 '0' is true 被打印出来,其他的在做逻辑判断的时候都为假。本来这一节是讲布尔型数据类型的,但是我发现实在没啥可讲的,所以我就讲些逻辑判断相关的知识。其中 undefined 在 js 里面表示变量未定义;null 代表当前变量是一个对象,但是没有初始化;'' 代表当前是一个字符串,但是字符串中没有任何字符;'0' 表示当前是一个字符串,且字符串就只有一个0字符;NaN 代表当前变量不是数字,这个数据类型在调用 parseInt 的时候会返回,比如说 parseInt('a') 就返回 NaN

js 判断相等有两种方式 =====,两者的区别是前者在做判断前,会将等号两边的数据类型转化成一致的;而后者在做判断的时候,如果检测到等号两边数据类型不一致,直接返回false。例如 0 == '0' 为 true,而 0==='0' 为 false。最好需要注意,判断一个变量是否是NaN,不要使用等号来判断,而需要使用函数 isNaN

最后讲述一个小技巧,使用下面方式判断一个变量是否是“不正常”的:

if (!x) {
    console.log('x is dirty');
}

2.1.3 字符串

js 中字符串可以使用''或者""来包裹,'a' === "a",有一些语言(Java或者C)中用 'a' 来表示 字符 类型,在 js 中是没有 字符 类型的。

js 中提供了N多关于字符串的函数,比如说字符串截取函数 substring、替换函数 replace、查找函数 indexOf

2.1.4 数组

数组 是 js 中一项重要的数据结构,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声明一个数组:

var array = ['a','bb','cc'];

js 提供了一系列函数来对数组进行增删改查。

首先是查,你可以通过下标来访问数组元素,下标从0开始, array[0] 返回 'a' 。同时数组还有一个 length 属性,通过这个属性我们可以写一个遍历这个数组的 for 循环:

for (var i=0,len=array.length;i<len;i++) {
    console.log(array[i]);
}

代码 2.1.4.1 for循环遍历数组

我们还可以通过 indexOf 函数来查找某一个元素是否在当前数组中。

然后是改, 直接举个栗子,设置 0 号元素为 '11',则使用 array[0] = '11',即可。

接着是增加,通过 shift 函数删除数组最开头的元素, var first = array.shift() 调用完之后,变量 array 的值为 ['bb','cc'],同时 first 被赋值 'a'

通过 unshift 函数可以往数组头部添加元素,例如 array.unshift('123'),那么 array 变量的值就变成了 ['123','a','bb','cc']

通过 pop 可以删除数组最末尾的一个元素,例如 var last = array.pop() 调用完之后, array 就变成了 ['a','bb'] 同时变量 last 被赋值 'cc'

通过 push 函数可以在数组末尾添加元素,例如 array.push('333'),则 array 变成 ['a','bb','cc','333']

2.1.5 函数

作为一门编程语言,我们免不了在使用的时候要把某些功能封装成一个模块,函数作为模块的载体在任何程序语言中都是必不可少的, JavaScript 也不例外。在 js 中定义一个函数很简单:

function doAdd(a,b) {
    return a + b;
}

代码 2.1.5.1 函数定义 虽然函数体只有一行,但是这个函数却将函数三要素都澄清了:函数名 doAdd,参数 ab,返回值 a + b。当然三要素并不是必不可缺的:

var doEcho = function() {
    console.log('你好');
}

代码 2.1.5.2 匿名函数

这里其实是定义了一个匿名函数,只不过我们在定义完之后将它赋值给了变量 doEcho,同时这个函数在运行的时候可以不用传任何参数,同时函数内部没有任何 return 语句,其实这种情况跟 return undefined 是等价的。匿名函数一般作用是作为函数参数使用,例如下面这个栗子:

function addLater(a,b,callback) {
    setTimeout(function() {
        var sum = a+b;
        callback(sum);
    },1000);
}

addLater(1,2,function(result) {
    console.log('the result:',result);
});

代码 2.1.5.3 匿名函数使用示例

上面这个栗子中,addLater函数在调用的时候,第三个参数在使用的时候是一个函数,而且它是匿名的。

2.2 对象

其实对象也是一种数据类型,只不过由于它太特殊,所以这里单独拿出来讲。在 ES6 之前 javascript 还是一门基于对象的编程语言,为啥叫基于呢,因为 ES5 和之前版本的 javascript 中原生语法中没有类(class)这个关键词,你只能拿原型(prototype)来模拟一个类的行为。

ES ( ECMAScript ),可以理解为 javascript 的语法标准, 2015年6月发布的 ES6 (又称 ES2015) 版本增加了N多语言特性,其中就包括类和继承的实现。由于 ES6 规避了之前版本中 javascript 中的一些糟粕设计,并且提升了开发效率,所以产生了学习 ES6 的大量前端开发人员,但是现行浏览器对于 ES6 语法的支持能力参差不齐,所以 babeljs 应运而生,它提供了 ES6 转 ES5的功能,一时间产生了大量的拥趸。同时国内大神阮一峰也写了一本 ECMAScript 6 入门 开源图书,我想使用 ES6 语法的程序员,没有一位没有浏览过这本书的。另外 node 从4.x开始逐渐引入 ES6 语法,具体各个版本的实现情况可以参见Node.js ES2015 Support

我们这里先讲一下 ES5 中怎样模拟一个类,答案是使用原型:

function PersonES5(p) {
    this.age = p.age;
    this.name = p.name;
    this.sex = p.sex;
}

PersonES5.prototype.showInfo = function() {
    console.log(this);
};

var person = new PersonES5({
    age:18,
    name:'tom',
    sex:'boy'
});

person.showInfo();

代码 2.2.1 person_es5.js

而在 ES6 中由于直接有类的概念,所以代码语法上还是有差别的:

class PersonES6 {
    constructor(p) {
        this.age = p.age;
        this.name = p.name;
        this.sex = p.sex;
    }
    showInfo() {
        console.log(this);
    }
}


var person = new PersonES6({
    age:18,
    name:'tom',
    sex:'boy'
});

person.showInfo();

代码 2.2.2 person_es6.js

由于 javascript 长期函数式编程思想盛行,因为我们一般不会在一个网页中呈现过多的 UI 组件,所以它的代码处理流程一般都是线性的。比如说我们在前端使用 javascript 的流程是这样的:加载网页->请求数据->渲染 UI 组件->触发事件监听,后端的流程是这样的:接收请求->数据库操作->返回处理结果。当然你会说,不对,我们处理的流程可比这复杂多了,当然随着单页应用(SPA,Single Page Application)的兴起,前端 js 的处理逻辑会越来越复杂。比如说有一天,你的经理可能会给你分配一个在线 photoshop 的需求,这时候面向对象就派上用场了,你可能需要一个抽象类来描述组件的基本属性和功能,同时派生出若干继承自这个抽象类的具体组件类,比如说矩形类、三角形类、圆形类。我想面对这么复杂需求的时候,开发者肯定会选择 ES6 来实现,更不用说如今流行 mvvm 框架都是采用 ES6 来开发。

上面啰嗦了这么多,其实是为了我自己开脱,我实在不想讲 ES5 中的原型链的知识点,为了搞清楚如何依赖原型链来实现继承,好多人都已经吐血了,这里就略过了,如果出现想用面向对象的场景,还是用 ES6 吧。

2.3 回调嵌套

由于在 javascript 中存在大量的异步操作,函数调用完成之后,不能立马拿到执行结果,必须在回调函数中得到执行结果,如果你在一个函数中要接连做好几次这样的异步处理,是不是画面应该是这样的:

图 2.3.1 代码深层次嵌套的即视感

正是由于考虑到这种问题,所以 ES6 在设计的时候增加 Promise 类,不过这东西在批量处理异步回调时候依然让人不爽,大家可以参考 A quick guide to JavaScript Promises。我这里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个第三方回调流程控制库 async (我这算不算开倒车?另外注意不要和 ES7 中的 async 关键字相混淆)。

我们在处理异步任务的时候,大体上分为两种情况,一种是串行操作,即处理完一个任务之后才能接着处理下一个任务;一种是并行操作,即各个任务都是独立运行的,大家一起运行,没有前后依赖关系。

对于串行运行在 async 中,可以是这样的:

var async = require('async');

async.waterfall([
    function(callback) {
        setTimeout(function() {
            callback(null, 2+3);
        },100);
    },
    function(sum,callback) {
        setTimeout(function() {
            callback(null, sum-1);
        },100);
    },
    function(left,callback) {
        setTimeout(function() {
            callback(null, left * 2);
        },100);
    }
],function(err,result) {
    console.log(err,result);
});

代码 2.3.1 async waterfall方法示例

waterfall 函数接受两个参数,第一个参数是 Array 类型,用来指明各个需要异步执行的任务,数组的第一个元素为:

function(callback) {
  setTimeout(function() {
    callback(null, 2+3);
  },100);
}

注意callback(null, 2+3);这一句,调用完这一句,它就参数 2+3 这个值传递到下一个任务中去了,然后数组的第二个元素:

function(sum,callback) {
  setTimeout(function() {
    callback(null, sum-1);
  },100);
}

其中里面的sum正是刚才我们在第一个函数中传递过来的 3+2,同理可得我们最终将 4作为参数 left 传递到了第三方函数中。 waterfall 的第二个参数是一个回调函数:

function(err,result) {
    console.log(err, result);
}

其第一个参数 err 代表错误信息,假设我们在处理任何一个异步任务的回调时写了一个 callback(errorInfo);,整个 waterfall 函数会提前结束,并且将这个 errorInfo 传递到第一个参数 err 上;第二个参数 result 代表最终处理得到的结果,具体到上面那个栗子,最终的结构就应该是 4*28

接着将并行处理,也就是 parallel ,我们再举个栗子:

var async = require('async');

async.parallel([
    function(callback) {
        setTimeout(function() {
            callback(null, 1);
        }, 200);
    },
    function(callback) {
        setTimeout(function() {
            callback(null, 2);
        }, 100);
    }
],
function(err, results) {
      console.log(err,results);
    //最终打印结果:null [1,2] 
});

代码 2.3.2 async parallel 函数示例

waterfall 类似,只要其中有一个任务在 callback 的时候传递了一个 error 对象,就会导致整个 parallel 函数立马结束。

最后大家可能留意到我们的第一行使用了 require('async') ,这个require 函数用来加载第三方包,我们需要在代码文件所在目录运行 npm install async --save 来安装这个第三方包。更多关于 npm 的知识可以参见本书第4章。

本章部分代码:https://github.com/yunnysunny/nodebook-sample/tree/master/chapter2

2.4 参考文献

最后更新于